出干部就是出政绩。有的领导常这样讲,有的部属也这样想。领导讲常常是把出干部与出人才等同起来,因为优秀领导干部无疑也是人才。而部属讲常常是为了向领导传递一种要求进步的信号,某种程度上也是向领导施压。
对出干部就是出政绩观念要辩证看,主要是看出了些什么样的干部,出了些干什么的干部。如果真是培养出了优秀的领导人才,培养出忠诚肯干的干部,出大批焦裕禄、杨善洲式的好干部,无疑是政绩,但出像成克杰、陈良宇那样的干部就不是政绩。
其实,出干部就是出政绩,这话虽有一定道理,但思维逻辑上不严谨,没有必然联系,重要的是容易误导人们强化只有出干部才是出政绩,否则就是领导无能,就是不关心下属这样一种意识。在这一观点引导下,某些干部的价值追求很容易发生畸变,即干工作就是为了当官,直接挑战“当官为什么”的政德底线。因而就有了提拔干部迁就照顾,推荐干部隐真示假,跑找要送名正言顺,肥水不流外人田等不良风气。
出政绩才能出干部,这才是正确导向,这样才能把干部的精力引导到干工作上来,才能把领导的政绩观转变到重工作实绩上来。选谁用谁让政绩说话,让群众说话,让政策规定说话,不能把出干部与出政绩简单划等号,更不能让闹夜的孩子吃奶多。否则,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就会大打折扣。
对出干部就是出政绩观念要辩证看,主要是看出了些什么样的干部,出了些干什么的干部。如果真是培养出了优秀的领导人才,培养出忠诚肯干的干部,出大批焦裕禄、杨善洲式的好干部,无疑是政绩,但出像成克杰、陈良宇那样的干部就不是政绩。
其实,出干部就是出政绩,这话虽有一定道理,但思维逻辑上不严谨,没有必然联系,重要的是容易误导人们强化只有出干部才是出政绩,否则就是领导无能,就是不关心下属这样一种意识。在这一观点引导下,某些干部的价值追求很容易发生畸变,即干工作就是为了当官,直接挑战“当官为什么”的政德底线。因而就有了提拔干部迁就照顾,推荐干部隐真示假,跑找要送名正言顺,肥水不流外人田等不良风气。
出政绩才能出干部,这才是正确导向,这样才能把干部的精力引导到干工作上来,才能把领导的政绩观转变到重工作实绩上来。选谁用谁让政绩说话,让群众说话,让政策规定说话,不能把出干部与出政绩简单划等号,更不能让闹夜的孩子吃奶多。否则,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就会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