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4日 周五
清晨起床,校园内沁人心脾的桂花香充满了整个房间,整个人感到非常惬意。中午义教正式启动了,我很期望能尽快地与学校老师领导融洽起来,能快一点投入工作,早一点让自己的能力有用武之地,再次为学校、也为社会再做点实事。
2011年10月17日 周一
今天是工作的第一天,经组长带队,与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务主任、科研主任见了面,听取了他们对我们今后工作的要求:1、帮助他们立项一个课题,因为朝板山中学学校从未有过课题,不知如何下手,我们的到来,像似降下了及时雨;2、帮助培养骨干教师,希望以一帮一的形式帮助老师成长;3、帮他们想想办法提高中考的质量,特别是提高优秀率。我们也把一些想法告诉了他们,交谈热烈而融洽,希望今后的工作顺利而有成效。
这是友成桂林志愿者驿站常青义教项目组志愿者在义教中的工作日记。日记中平凡的文字写出了他们不平凡的生活――他们先后三次前往贫困山区,指导培训山区学校师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雷锋精神的内涵。在师大校园,像他们这样义务支教、无私奉献的人还有很多很多……
“常青义教”是由友成基金会发起、依托广西师大优质的教师教育资源,组织城市优秀退休教师以志愿者身份到贫困地区学校提升教育管理和教学水平的公益支教服务项目。自从2011年10月13日项目组正式进驻阳朔县兴坪镇的朝板山中学,共计百余名志愿者已经开展了四次义教活动。
退休教师的“造血”支教
到贫困山区支教是去做什么?教学生还是教老师?单纯的顶岗支教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教育的发展。“常青义教”无论是参与主体还是教学方式都“不走寻常路”,与传统的支教老师直接面对学生不同,“常青义教”的受众是支教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朝板山中学的课堂上,支教的退休教师们细心地观察课堂、听课,进而评课,同时建立起“一对一”帮扶体系、加强教研组建设、指导教师开展科研、专题培训等工作。“与之前的顶岗支教不同的是,我们重点在于听课评课,指导教师如何上好课,不仅‘输血’更重‘造血’,促进学校自身教师队伍素质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志愿者们最大的愿望。”友成桂林志愿者驿站站长、广西师大社会公益促进中心副主任闫信明老师说。
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朝板山中学教学上面临的最大问题。化学专业的梁爱凤老师走进课堂,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学情况,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学习兴趣的培养等问题,提出了有效的建议和见解。谢新燕老师自己亲自到镇上购买化学课实验用品,同任课老师一道辅导学生课堂实验来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数学专业的严振球老师组织开展数学组教学研讨会之余,经常深入课堂听课、评课,与任课老师指导学生做题,评阅学生的课后作业等。他还与朝板山中学的数学课梁秀明老师建立了一对一帮教。严老师还具体指导了该校苏寿斌、李革胜老师撰写、修改教学论文,论文将于今年5、6月发表,这也是该校科研上“零”的突破。“从原来不想搞科研,害怕搞科研,到现在的主动搞科研,喜欢搞科研,这是常青义教的老师们带给我们最大的转变”,朝板山中学的苏老师感慨道。
苦中带甜的奉献之旅
几张旧课桌拼成的饭桌,几张小木凳子,退休教师们从自己家里带来的电视、热水器和简单的生活用品,十几位退休教师和大学生志愿者就租住在一套100多平米的房子里,每人每天仅有40元的生活津贴,“虽然辛苦,但是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心是我们的动力,我们一点都不觉得累,因为这样的事情很有意义”,支教的退休教师志愿者们也用实际行动兑现着自己最初的承诺。广西师大生命科学学院退休教师,66岁的廖海丽副教授得知朝板山中学还没有自己的生物园时,毅然决定帮助该校建立小小生物园,亲自制定了建园计划,协助学校做好校园植物名片挂牌,鉴定学名、生物学特性、经济用途的工作;并到学校生命科学学院募捐到了载玻片和盖玻片各100片。
除了退休教师,项目组的志愿者还有广西师大的在读学生和教师们,他们辅导朝板山中学的教师申报课题、调研。“对于‘80后’一代,学习雷锋就像是我们人生的一堂必修课,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时刻都在激励着我前进。”广西师大硕士研究生李晓芳如是说。
从66岁的退休教师,到80后的志愿者,从在校就读的大学生到学校的在职教师们,师大校园的这群“雷锋”,他们志愿服务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他们不辞辛劳半年来四次奔赴乡村教学一线,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代的雷锋精神。